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僑務如何休兵

咖啡香瀰漫會場,這是一場行前會,馬政府上台以後第二年舉辦國際事務青年人才培訓計畫,與會的學員經過書面資料審查及面試,由僑委會主辦,國防部、外交部協辦,想在暑假送國內的年輕學子到美國大學進修,同時到我國駐外僑務單位實習。身為第一屆的種子學員,我出席會場,聽聽簡報,同時也跟學員交流。台上由一位資深僑委會官員介紹中華民國僑務工作目前的狀況與困難,我不禁又回想起去年在美國實習時的經驗。


波士頓的僑務中心,一間比台北車站大型補習班都還要小的建築,坐落在波士頓郊外的住宅區,裡面除了一位主任之外,只有兩三位駐外專員,還有一兩位當地華僑雇員。在海外看到國旗,感動之際,也有些感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中華民國負責僑務工作的,就只有這個「戰鬥小組」。說是戰鬥小組,一點也不為過,除了維持僑務中心的圖書館、語言教室,開放華僑們登記場地辦活動之外,他們還要掌握當地僑團的狀況,確保原先心向中華民國的團體不會倒戈換旗;當政府需要海外華僑的幫助,他們就必須動員這些平時耕耘的人脈,為中華民國付出心力。

這時台上的官員提起了她剛被派赴洛杉磯進行工作時的情景,在前往僑務中心的路上,洛杉磯的中國城,一棟一棟會館,都插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量變造成質變」,這些年大陸移民在美國人數激增,雖然中華總會館還插著中華民國的國旗,但下面組織的各地分會已經人心浮動。中國城狹小的街道,兩岸展開了僑務壕溝戰,一條一條街、一棟一棟會館,或者換旗,或者邀請大陸官員出席,穩住海外友我華僑力量,便成為日益艱難的任務。

某個波士頓華僑團體辦活動,跟我們中心借傳統戲服、道具,但數量不夠,大陸那邊主動接洽,又新又多的服裝道具慷慨出借,條件只有一個,「大陸官員要到場致詞」。那時我們正在僑務中心辦公室,波士頓的僑務主任眉頭一皺,打了幾通電話,化解了一個危機,我們一杯茶都還沒喝完。「他們到場就會要求在我們前面上台講話」,如果不是過去有辦活動聯絡僑民感情、幫忙宣傳華人餐廳等許多努力,「今天他們可能根本不會找我們,就直接跟大陸合作了」。

中國的孔子學院各處設立、外事單位有豐沛的資金跟人力,我們只能靠幾個人的經驗跟努力去維持既有的基礎,不只處於守勢,還守得非常辛苦,比起當年努力守住聯合國席次,有過之而無不及。「僑務休兵,但要有一個很基本的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如果對方軟土深掘,我們要不要有所反應?要求出席活動發言,而且一定要在我方之前,策動僑團會館換旗,這些算不算一種攻擊?說來說去一句話,國民黨政府不可能搞台獨,如果中共還要在這些地方挖人牆角,這不會是達成兩岸和平的方法。

台上官員一陣哽咽。莫拉克風災隔天,洛杉磯中華總會館立刻開會,主席開口就以十萬美元為單位;一位醫生沒有出席,託人表示:「主席捐多少,我就捐多少」。這些物資源源不絕,卻少有人知道從哪裡來。很多僑團至今仍舊堅定支持中華民國,仍然無時無刻關心台灣,是因為他們的祖先也曾經贊助國父革命,把中華民國當成自己的國家。外交休兵引來外界憂慮,但事實上,靠海外民間力量支持的僑務工作才是最容易受到敵我界線模糊而被侵蝕的一塊。僑務如何休兵?不開戰,但競爭仍然持續。

本文發表於美麗島電子報,2010年6月17日,原文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