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2010,寫入臺灣

“Be counted!” “Write in Taiwanese!”

這不是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海外宣傳口號。在國民黨執政,兩岸關係日趨和緩的今天,太平洋的彼端正進行著一場自我認同的思辨。2010年美國進行人口普查,各家各戶在三月中會收到調查表,需要在表中選填種族(race),清單上面有許多國家可以選填;一群具有臺灣認同的美籍或留美人士便在網路上發起了活動,呼籲只要是從臺灣來,血緣和臺灣有關,就要勾選「其他亞洲人」,並在空白欄位填上Taiwanese。


筆者在活動發起的時候就接觸到這項訊息,當時接待一個醫療背景的華僑訪問團,某一個團員在facebook上宣傳活動的消息,同時還有一個宣傳影片(詳見連結
)。礙於擔心影響到該活動的進行,或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我選擇在活動結束之後才把這個觀察寫成文章。美國的僑界,在歷經民進黨執政以及泛綠陣營的海外宣傳之後,所謂「台灣主體性」的確也在海外僑界發酵。


筆者在美國短期的進修期間,每當我說我來自臺灣,對方下一句一定會問的是,「臺灣跟中國的關係如何?」顯見至少在美東或者波士頓地區,美國人普遍對於臺灣問題有所了解跟好奇。通常我會皺起眉頭說: It’s complicated…然後就從國共內戰開始講起。這是一個「政治語言學」的問題,說I’m from Taiwan或說I’m Taiwanese,兩者的些微差別是,前者說明一個人的地域性,地緣認同,後者說明的則是血緣、文化或國籍政治認同,但是如果用中文講出,這兩句話其實是用同一個方式表達,有模糊的空間。或許是因為猶豫、矛盾或者不確定,我不想輕易說出I’m Taiwanese或者 I’m Chinese。

如果論血緣、論文化,也許說:I’m Chinese. 可是一說到政治問題,就有點矛盾,護照上印的是Republic of China,但是走到銀行開戶、過海關,大家只看到China,而China在他們的直覺反應中,就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忝受政治學系的教養,我清楚分辨了在政治價值、政治體制上,兩岸是截然不同的。難以接受一個至今仍不願意承認過去文革、六四事件處置失當的政府,前者造成了中國文化浩劫與人心扭曲,後者則以不當的方式輾碎了人民參與政治的卑微願望。站在一個愛護中華文化,期許中華民族昌盛的立場,中共統治著全世界最多的華人,六十年來的表現雖然正在進步,但仍距離實現華人民主富足遙遠。而如果我對「中華民族」這個認同沒有期待,也就根本不會在乎這些。

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話一出口,「中國人」在腦中浮出的印象是什麼?是在國際場合粗暴扯下中華民國國旗的人?還是一個溫文儒雅,以血緣、文化角度,同理心處理兩岸關係的人?

近幾年出現「臺僑」的說法,充分表現出台灣內部國族認同的差異。中國政府不能滿腦子西方式主權國家的想法,卻忘了中國歷史上就算分裂割據,不同的政權仍然能夠同時並立,也仍舊保有同樣的民族認同。中華民國,至少簡稱還是中國,如果說臺獨人士積極拋棄中華民國的名號或許可以想像,但令人困惑的是中共當局始終不願接受,甚至至今還沒有正式宣布終止兩岸內戰敵對狀態。詭異的狀況是,中華民國政府已經接受了中共政權在大陸地區統治的事實,中共卻不願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存在並統治臺灣的現狀。

自古以來,人心都是用籠絡的,而非使用強暴脅迫的方式;政治的力量來自於說服,而不是槍桿子出政權,我們已經不處在革命的年代。中國的力量遠強過臺灣,生活在臺灣的人民也許受到飛彈恫嚇,但部分的海外僑胞卻清楚表態,表達出來的願望竟然是「不要把我當中國人」。這點非常值得中共政權省思。

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mcFLfw73O30

本文刊載於美麗島電子報,2010/6/23
原文連結:http://www.my-formosa.com/?FID=121&CID=5814&category=1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